昆明市体育学校是一所治学严谨、训练严格、竞技水平优良的,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主的学校,建校29年来,为国家、为云南省、为昆明市培养了大批的体育后备人才,代表昆明市、云南省参加各级体育比赛,赢得了无数荣誉,为云南省、昆明市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3年,在一片荒芜的小山坡上,仅有两排红砖瓦房的昆明市体育学校成立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消磨体校人的意志,公路是他们的田径场,简易的风雨棚就是摔跤、柔道训练的场地。在建设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体校的教职员工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在山坡上平整出一块标准田径场,在烂泥塘上建起三块篮球场。1986年,学校运动员代表昆明市在云南省第七届运动会上夺得了三个第一:金牌第一,奖牌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体校人团结拼搏的精神是出了名的,这源于他们有一个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多年来,校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始终不变。校领导班子成员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的云岭先锋精神要求自己。自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干部、党员从未出现过违反党纪党规、国家法律的现象。校党总支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提升师生员工的素质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教练、教师在更新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训练观上下功夫,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让制度说话,这一管理模式已被省内多家体校所借鉴。
正是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全校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学校能够拥有一支“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教练队伍。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校经常组织教师教练利用各种渠道、各种途径扩展知识,更新观念,鼓励教职工们求知好学,努力钻研,不断探索科学训练的规律,训练方法和运动成绩一直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多年来,学校涌现出国家级、省市级劳动模范13名,省市级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园丁”、“优秀教练员”、“昆明市学科带头人”、“昆明市骨干教师”、“昆明市优秀班主任”、等50余人次,省市级优秀专业论文100余篇。
建校近三十年来,学校现已成为昆明市教学训练设施完备、师资全面、治学严谨的一所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中等专业体育学校。1992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的全面评估验收;1993年云南省评估为省合格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重点射击学校”称号。曾先后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云南省体委授予“先进体校”,昆明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皮划艇等11个项目设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今年6月被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评为“国家中长跑竞走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现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射击、自行车、拳击、柔道、摔跤、举重、皮划艇、射箭、游泳、体操、跳水、武术、网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在代表昆明市参加国际、国内、省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1、学校先后向国家队、省队输送运动员230余人。其中,自行车队输送的杨丽梅、郑仆香、姜坤等20多名优秀运动员,3名达国际健将,7名达运动健将。
杨丽梅、郑仆香先后在世界杯自行车锦标赛上夺得多个亚军,郑仆香获得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冠军;
毕红荣获得第十届全运会摔跤第三名;
曾国斌获世界杯总决赛冠军,亚运会冠军和全国锦标赛冠军;
董国建在不久前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冠军;
谢智在第6届全运会、广州亚运会中及近几年的全国冠军赛、锦标赛上多次获得冠军,多次打破亚洲锦标赛纪录和全国纪录;
和雪梅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团体第4名;
2、所输送的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13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53枚,银牌41枚,铜牌30枚;在全国青年比赛中获得金牌85枚,银牌68枚,铜牌67枚;
3、破亚洲纪录1项,破全国纪录1项,超世界纪录2项,超、平世界青年纪录7项,破省纪录70多项,省青少年纪录130多项;
4、历届省运会组队代表昆明市夺得金牌第一,奖牌第一,团体总分第一,共获金牌1322枚;
5、共为昆明市各县区培养体育教师2000多人,考入大专院校1000余人,输送公安系统200余人,为昆明市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6、学校教练员李新文同志因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所带队员运动成绩骄人,2009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荣称号。学校联系方式
地址:昆明市东郊金太路昆明市体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