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学院)教育系专业介绍

时间:2012-12-29 10:57:56   来源:云南招生网   作者:云南省中专招生院校大全   阅读:101次
内容摘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学院)教育系专业介绍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学院)教育系专业介绍

 

初等教育专业介绍

一、专业学制:全日制三年专科,国家承认学历。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以上学历人员。

三、专业带头人:

李宗远,男,汉族,民革党员,1965年3月出生,云南威信人。1987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副教授。

郑明彩,女,汉族,1967年1月出生,云南威信人。1990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副教授。

四、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一)办学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勤俭办学,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地域优势;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小学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

(二)专业定位

立足昭通,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小学教师。其基本的人才素质标准是:“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即:德能兼修,为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能文能理,文理并习的小学主干课程教学骨干; 能说会做,理论与实践并举,知行合一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小学实践活动多面手。

五、专业建设现状简述

(一)师资方面: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27人,客座教授6人。在专兼职教师中,有副教授7人,讲师13人;硕士7人,在读硕士2人。

(二)设备设施方面:学校加大了对初等教育专业的投入,教学条件已逐步改善,有共用机房三间,多媒体教室三间,合作教室一间,心理实验室一个,为实施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教学特色:形成了以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化小学师资为目标,以课程设置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学生专业成长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线,以中小学课改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切入点,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难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云南省重点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为基准的专业发展主导模式。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规格

1、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2、有崇高的师德修养

3、有较高的知识素养

4、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5、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6、有高雅的审美素质

6、获取相关资格证书

(二)培养目标

培养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和较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现代化小学教师。

(三)培养模式:全面发展、综合培养、学有专长

1、“大文”、“大理”综合性课程模式

与小学课改相结合,我们构建了“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两个复合型专业。

(1)、“小学数学与科学”方向:开设高等数学、初等数论、数学方法论等数学专业课程,科学一技术一社会、地球与空间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科学课程。

(2)、“小学语文与社会”方向:开设古代文学、写作、现代汉语、儿童文学、现当代文学等中文主干课程,中外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史、人口•资源•环境等课程。

以上两个方向同时重视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技能实训的学习。

2、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是一种重学科专业教育而忽视教育教学技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在三到四年的大专、大学教育中,未来教师们从课堂到书本,从书本到课堂,学习几十门课程,接受一种纯粹的理论化培训。这一培养模式在传授学科理论、提高学生学科理论素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具有较高效率性,对高效地培养理论型人才是必要而且重要的。但这一模式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一强一弱,会说不会做,缺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教师而言,掌握执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必需的,但更需要体验性和经验性知识,这些知识使教师能很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支配教育资源。根据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趋势,为了让学生在职前训练中就能获取一定的经验知识,缩短入职后的适应期,我们确立了重视学生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重视学生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的思路,并根据这一思路设计了初等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实践课程。

(1)设计“三年一体”的专业实践活动

(2)重视课程规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3)强化教师基本功,培养学生会做的能力。

3、分层管理、双向监控的教学管理模式

(1)制定严格的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严格过程管理,确保教学流程规范

(3)严格课堂教学监控制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课堂教学评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学生自主合作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促进模式

教育以学生为本,发展以人格为核心。教育既关注学生成才,更应该关注学生成人。如何帮助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全面发展,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格健全、道德发展、职业素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社会成员,是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高等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专业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培养社会职业能力。而专业成长和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关于人的专业成长或职业能力形成,理论上有许多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误区:首先,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其次,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学生智能方面的发展与培养(操作系统),而对非智力因素(动力系统)则关注不够;第三,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团队能力关注不够,等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智力技能及个体能力,更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和团队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格健康。我们认为,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当代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一直在思考在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导任务的专科学校,在短短的三年之中,以什么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个体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智力因素和团队能力。我们充分利用教育系师资优势和特点,设计了“学生专业成长辅导制度”,即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人格健康成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构建、自我发展,从而促进其人格完善,专业成长。

具体措施有:

——整体设计大学生三年成长辅导方案

根据大学生三年专业成长规律,分年级设计了三年专业成长促进计划,规范育人行为,提高育人质量。一年级重点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增强自我意识,根据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主动设计自我发展规划;二年级重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建构自我,培养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三年级后期,重点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求职就业技能发展。

——建立学生全程心理档案

自2002年起,根据学生专业成长辅导设计,要求各班导师利用规范的心理健康测验、人格测验和职业测验量表对全系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在班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人格特质和职业倾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成长辅导,以期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职业能力和谐发展。

——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

专业成长导师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通过“发展性”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懂得寻求辅助支持、后续支持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人生目标,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我怎么干”等人生定位,人生规划的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管导结合的成长促进制

采用专职辅导员和专业成长导师双重管理、双重引导的专业成长促进方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成长和人格和谐发展。成长导师负责“导”,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行为矫正与危机管理;开展职业咨询,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促进学生专业和职业成长。专职辅导员负责“管”,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即负责学生的生活、纪律、正常教学秩序的管理,并负责协调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日常事务的联系,担负着学生管理的责任。

学前教育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保教结合”的高层次幼儿骨干教师和幼儿管理人才。    

(二)人才素质标准

“多能一专,全面发展”。即:德能兼修:以幼儿为本,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人师表的高素质幼儿教师;能分能合,既能胜任“五大领域”的教学需要又具有开展综合主题活动能力的幼儿园教学骨干;能说会做,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多面手。

(三)基本要求

1、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2、有崇高的师德修养。

3、有较高的知识素养。

4、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 

6、获取相关资格证书:

二、专业定位:

(一)办学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勤俭办学;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地域优势,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多能一专”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有幼儿园教师。

(二)专业定位

立足昭通,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围绕就业开设最实用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幼儿园教师。

(三)就业面向:

主要就业于各公、私立幼儿园及小学学前班。

三、学制:全日制三年专科,国家承认学历。

四、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以上学历人员。

五、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施“理论够用,技能为先,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培养模式。

所谓“理论够用”是指根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特点和幼儿教师职业要求,强调幼儿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既要区别于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性强而实践技能不够,又要区别五年制幼儿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多而理论较浅的倾向,专业理论课程全面开设,所学理论能够指导未来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但又不过细过深。既能组织幼儿园各种活动又能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以教研促进教学;既能胜任五大领域的活动组织、设计需要又具有开展综合主题活动能力,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的融会贯通。

所谓“技能为先”就是在专业培养中重视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通过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教育技能、科学教育技能、艺术教育技能、游戏组织技能、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和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管理技能等,使学生成为保教并重、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一线师资。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体地就是在知识素养方面的文、理、艺、体全面发展,在教师职业品质与职业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

所谓“学有专长”指通过三年学习,使学生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要有专长,而且在艺术体育等方面必须有一技之长。

这一培养模式有以下三方面加以保证:

1、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我国教师教育模式是一种重学科专业教育而忽视教育教学技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在三到四年的大学教育中,未来教师们从课堂到书本,从书本到课堂,学习几十门课程,接受一种纯粹的理论化培训。这一培养模式在传授学科理论、提高学生学科理论素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具有较高效率性,因此,对高效地培养理论型人才是必要而且重要的。但这一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往往造成学生一强一弱,会说不会做,缺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趋势,我们在专业建设初期就确立了重视学生教育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幼儿教育师资的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于2001年至2003年对课程模式进行了探索。经过几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调查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为:

(1)三年总体设计学生教育专业实践活动。

(2)结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学观摩与实践活动

(3)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构建高校与幼儿园的园——系合作机制。

(4)重视课程规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5)重视学生教师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会做的能力。

2、科学而严格的教学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综合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幼儿教育师资,从幼儿教育专业开办之时起,我们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严格的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严格过程管理

(3)严格的课堂教学监控制度,向45分钟的要质量。

(4)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议制度

3、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促进模式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一种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培养社会职业能力。而专业成长和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理论上关于人的专业成长或职业能力形成的研究有许多成果,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误区:首先,人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包括陈述性的和程序性的)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的实践性的专业能力,即动手的能力的重视不够。其次,人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智能方面的成长与培养(操作系统),而对非智力因素(动机系统或品质)的关注不够,第三,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团队能力或合作能力的关注不够,等等。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革,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不仅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技能的高低、个体能力的强弱,更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和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格健康。我们认为,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当代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在短短的三年之中,以什么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个体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智力因素和团队能力,尤其是在以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专科学校?基于此,我们充分利用教育系师资优势和特点,设计了“学生专业成长辅导制度”,即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师运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人格健康成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学会自我构建,学会自我发展,从而促进其人格完善,专业成长。

具体措施有:

(1)整体设计大学生三年成长辅导方案

(2)建立学生大学全程心理档案,全面掌握学生身心特点。

(3)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学生成长促进制度,

采用专职辅导员和专业成长导师双重管理,双重引导的专业成长促进方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专职辅导员负责“管”,成长导师负责“导”,双管齐下,管、导结合,构建学生成长促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