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专业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精神的感召下,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由“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到“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这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物质基础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精神文化建设和对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需求的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一些职业与非职业表演艺术活动正逐渐面向基层、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开展,适应音乐艺术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化、年轻化,职业音乐表演人才也越来越缺乏。如: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娱乐业、餐饮业、影视业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就业空间。
音乐系音乐表演类专业以培养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强调音乐表演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就是要将学校培养的音乐表演人才与音乐行业和音乐文化市场直接对接。在近三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具备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量的音乐表演人才,他们都已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音乐表演专业现已经形成一支热爱音乐教育事业,长期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融教学、表演、科研、创作为一体的能适应高职高专音乐表演教学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1)专业建设规划
以全日制三年制大专学历教育为主体,延伸三加二专本科连读学历办学层次,拓展留学生教育,努力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
注重“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并举,在今后未来三年内面向省内外招生,使校生规模将达到500~600人,在未来五年内拓展境外招生,使校生规模将达到600~800人,使师生人数比例更加科学、合理并接近或达到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标准。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在二年内完成所有中专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转评工作,三至五年内副高级教师职称比例达50%,五年内正高级教师职称比例达30%,三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同时,聘请一些在省内外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校友、专家学者、能工巧匠型人才担任顾问或客座教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人才等不同渠道,3~5年内使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达30%以上,使学历、学缘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形成打造一支适应高职艺术教育发展要求的优秀教学团队。
(2)特色专业建设
我院音乐表演类专业以培养高职(专科)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培养,力求做到传统音乐、民族音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按照学院“做精表演类专业”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突出 “教、学、做”一体化办学特色, 建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艺术创作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舞台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途径,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方向”的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前期趋同、后期分化”教学方式,改变以传统专业个别课为主的授课形式;
●探索“优生优配、优师特配”学生分配方式,实现师生教学双方的“双向选择”;
●打破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单一评定依据的考核形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实行教考分离。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我系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示范,以院级优秀课程为基础,逐步建设“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及校企开发课程介绍
A.课程内容
●专业基础课(576学时)
基础乐理(72学时)
视唱练耳(216学时)
和声基础(72学时)
中国音乐史与音乐欣赏(36学时)
外国音乐史与音乐欣赏(36学时)
艺术概论(36学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36学时)
钢琴基础(36学时)
声乐基础(36学时)
●专业核心课(324学时)
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包括:专业个别课、小组排练课、专业伴奏课)
(1)专业个别课(144学时)
(2)小组排练课(108学时)
(3)专业伴奏课(72学时)
●专业选修课(396学时)
专业外云南民族音乐演唱、演奏(72学时)
合唱合奏课(108学时)
流行音乐演奏(72学时)
形体训练(36学时)
正音朗读(36学时)
电钢配奏(36学时)
●素质拓展课(108学时)
音乐鉴赏(72学时)
嗓音与保健(讲座)
云南民族乐器制作与维护(讲座)
文化市场营销(36学时)